《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五下反切筆錦切頁碼第171頁,第13字續丁孫
稟賜穀也。从㐭从禾。
附注按:此字與「㐭」、「廩」古實為一字,本義為倉廩。
附注《說文新證》:「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以為㐭、稟、廩一字,其說是也。金文加禾、米等義符,表示這是堆禾、米用的。」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反切冰飲反頁碼第427頁,第1行,第2字述
賜穀也。從㐭,從禾。
鍇注臣鍇曰:「公稟賜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五下反切筆錦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919頁,第2字許惟賢第406頁,第7字
賜穀也。
段注賜穀曰稟。《中庸》。旣稟稱事。鄭注《周禮》宫正,內宰,廩人,掌固皆云:稍食,祿稟也。又司稼注云:賙,稟其艱阨。晉惠帝云:官鼃可給稟。凡若此類。今本多譌爲廩。卽有未譌者,亦皆讀爲力甚切矣。今之廩膳生員,於古當作稟膳。
从㐭禾。
段注禾猶穀也。穀𡉄於㐭。《周禮》所謂以待賙賜,稍食也。凡賜穀曰稟。受賜亦曰稟。引伸之凡上所賦,下所受皆曰稟。《左傳》言稟命則不威是也。筆錦切。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賜穀也。臣去取穀亦曰稟命。依上命而行曰稟,後人用為對上而言曰稟,不通。
朱三上所賜、下所受皆曰稟,上令下行曰稟,所謂「稟命」,猶言受命。今敬稟之稟,下對上也,此稍不妥。
錢一赐穀也。臣去取穀亦曰稟命(?),依上命而行曰稟。後人用于對上之稱曰「敬稟者」等,便不大通了。受賜亦曰稟,《左傳》「稟命則不威」,稟即照行命令也。
稟字的相关索引#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340頁,第7字2陳昌治本第439頁,第4字3黃侃手批第344頁4說文校箋第217頁,第6字5說文考正第213頁,第1字6說文今釋第749頁,第1字7說文約注第1311頁,第1字8說文探原第2909頁,第1字9說文集注第1097頁,第1字10說文標整第134頁,第12字11標注說文第216頁,第2字12說文注箋第1726頁,第1字13說文詁林第5563頁【補遺】第16821頁14通訓定聲第387頁,第1字15說文義證第449頁【崇文】第1793頁16說文句讀第672頁17說文新證第461頁,第2字18章授筆記第228頁,第1字19古字詁林第五冊,第590頁,第1字20古字釋要第543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