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归根”这个成语从字面上了解很简单,秋天到了,叶子发黄,落到地上,最后腐朽后变成养分被树根吸收,这便是落叶归根。当然,落叶归根还有一层意义,在古代交通不便,很多人出远门后很难回家,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在自己死前回到老家,葬在祖坟,即使客死他乡的人也要托人把自己的尸体带回去,回到生养自己的地方。这便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思想文化——落叶归根。
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不管走的再远,可灵魂归宿永远在生长的地方,所以,走的越远,家乡就越让人魂牵梦绕!人老了,会感觉孤独,总想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觉得离的近就心安。
1:中国的农耕文化特点
中国自上古时期开始,一直就是一个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稳定”,不像游牧民族一样跟随水草而游动。对于农耕文明来说,一块合适的土地几乎可以无限轮番的播种耕种,爷爷种了父亲种,父亲种了孩子种,这样一代一代下来,中国人世世代代的居住在一块地方,知道人口密集起来,才往外扩展。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于是便对于这块和父辈一起成长的土地便有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即使长大后外出经商或者科考,但是等到有合适的机会也会想着法子回家,即使在古代,官做的在再大,也有一个词叫做“告老还乡”。
2:中国儒家思想的特点
在思想文学特点上来说,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占领中国的文化思想重要地位,而儒家思想里面有一句话叫做“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强调“百善孝为先”的特点。这一思想也注定了中国人对思想思念之情的情深义重。应该说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扎根极深,在中华儿女心中根深蒂固,是具有代表性的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而且还非常重视葬礼和家族的延续,中国人对于先祖的崇敬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宗教”信仰,而这也是活生生的社会记忆。而且中国特别注重“群体”思想,讲究共同生存模式。
3:近代中国人的落叶归根背景
清末民国初期,当时有很多中国人选择出国经商或出国寻求生存,现在的东南亚,美国,日本,英国等地区都有中国华侨的身影,而他们就是当年出国那代先辈的子孙。19世纪中叶有很多中国人移居美洲以及大洋洲,东南亚各国。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移民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一直坚持保留中国国籍,这些先辈们不止在国家方面依然认同中国,同时在其他方面也同样认同中国。他们认为自己是被迫流落异乡的,而且绝大多数人只是做暂时居留国外的打算,一旦稍有积蓄,就在家乡买地、买房,最后衣锦还乡,能够回到家乡度晚年,实现“落叶归根”的愿望。
4:那年那兔那些事里面的落叶归根
《那年兔那些事》是一部漫画改编的动漫,是一群心怀大国梦的兔子们的故事,这群兔子从穷困潦倒,一无所有,通过自己努力的奋斗,走到世界的舞台,登上“五大流氓”的宝座。而且《那年那兔那些事》里面同样也有着落叶归根的思想——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当韩国归还抗美援朝烈士的骨灰盒从新回到华夏大地的时候,我相信烈士们的英魂也会共同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