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热,ADC热,ADC热完RDC热,RDC热完……轮到哪个“X”DC热?
XDC是各种偶联药物的统称,由靶向分子、连接体、细胞毒性药物组成,识别肿瘤细胞后内吞后释放或直接在肿瘤微环境(TME)中释放药物,通过诱导微管抑制、DNA损伤引起细胞凋亡,同时也通过旁观者效应杀死周围肿瘤细胞。其中X是载体,D是有效载荷,C是偶联。
这种“靶向分子+偶联药物”模式(XDC)对于肿瘤的靶向治疗意义重大,与传统化疗的大面积杀伤特性不同,XDC能够精准识别、攻击肿瘤细胞,可使用更少的药物达到更好治疗效果和更低的毒性。
基于XDC模式,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多肽偶联药物(PDC)、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小分子偶联药物(SMDC)、抗体片段偶联药物(FDC)、小核酸偶联药物(XOC)等偶联药物迅速跟进研发,其中,又以ADC最为火热。
但近年来,RDC的热度也尘嚣而上。近日科伦博泰以3580万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引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靶向放射性偶联药物TBM-001,让RDC领域再迎来一项重磅交易案,引发关注。重磅的不是金额,而是买方——科伦博泰,向RDC领域进军了。
公开资料显示,TBM-001是一款拟用于骨转移早期诊断和精准靶向治疗的RDC新药,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陈跃教授团队自主研发。根据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数据,TBM-001在显像诊断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中展示了优于现有骨转移放射性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ADC黑马
一直以来,业内给科伦博泰打上的最大tag就是ADC研发企业,其背靠科伦药业,牵手默沙东达成三则BD交易,共计9款ADC新药、118亿美元总交易金额,至今仍被业内津津乐道。
科伦博泰的管线也以ADC著称,大小分子协同战略布局。靶点涉及HER2、TROP2和Claudin 18.2等多个热门方向,是国内首批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完整建立全集成ADC开发平台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
其中,最重磅的SKB264/MK-2870,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TROP2-ADC。目前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TROP2-ADC为吉利德的Trodelvy®(戈沙妥珠单抗),适应症为尿路上皮癌、HR阳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其中仅三阴性乳腺癌适应症在国内获批,SKB264与其头对头研究显示出有效性及安全性优势。
而在科伦博泰拥有全部权益的ADC研发管线中,走得最快的是A166,是一款HER2-ADC,其上市申请已于今年5月获CDE受理,拟适应症既往经二线及以上抗HER2治疗失败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为首个针对乳腺癌申报上市的国产HER2 ADC药物。
ADC管线图:
非ADC管线图:
图源:2023H1财报截图
核心药物兼具临床和市场价值,且进度领先,此外还有大分子平台作为ADC平台的补充,探索联用潜力,科伦博泰无疑是国内ADC领域最亮眼的一匹黑马。勇闯RDC
科伦博泰引进TBM-001,并非心血来潮。RDC已成为继ADC之后新的抗肿瘤药物研发热点方向。
区别于其他偶联药物,RDC是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一种新型疗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发射治疗性辐射,对细胞造成损伤,而靶配体选择性地结合靶细胞上的特异性标记物,从而在各种适应症的靶向特异性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RDC药物通过载荷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可以起到诊断或治疗的不同功能,甚至部分核素兼备这两种能力,诊断治疗一体化也成为肿瘤领域RDC药物发展的大趋势。
RDC药物靶向作用原理:
长期以来,诊断性药物占据RDC的主要市场,直到2018年,诺华的Lutathera(177Lu-dotatate)获FD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治疗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放射性药物,RDC成功进入治疗领域,并带动市场迎来快速增长。
放眼全球,诺华算是RDC赛道的领跑员,其另一款RDC药物Pluvicto(177Lu-PSMA-617)于2022年3月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去势抵抗性转移前列腺癌患者(mCRPC)。Pluvicto的上市,覆盖了约80%的mCRPC患者。
Lutathera已累计为诺华带来超20亿美元的销售额,而Pluvicto对应巨大市场空白,诺华预测最高年销售额可达20亿美元,也让业内看到了RDC的巨大发展潜力。拜耳、强生、Curium、CardinalHealth等MNC也在加速布局,成为核药主力企业。
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数据,2021年,核药市场规模为43.8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19.3亿美元,从2023年到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76%。
全球核药市场规模:图源:Verified Market Resear
与此同时,国内RDC药物研发的热情也被诺华点燃,玩家纷纷入局,并呈现出两超多强之势。两超指的是东诚药业和中国同辐,远大医药、先通医药、恒瑞等老牌药企也在向龙头地位发起挑战。近年来,在相关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发布及监管政策驱动下,辐联药业、核欣药业、艾博兹药业、诺宇药业、晶核生物等一批新成立的核药企业随之迅速崛起。
一拥而上的市场,不可避免的带来靶点和适应症的同质化。2016年以来,FDA批准的RDC药物,核素集中在Lu-177和Ga-68,靶点集中在PSMA靶点(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和SSTR(生长抑制受体),适应症集中在前列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诊治。
2016年以来FDA批准的RDC药物:
以Lu-177为主,国内75条在研核药管线也大多fast-follw诺华的Lutathera和Pluvicto,聚焦肿瘤适应症。据E药经理人报道,不仅在中国,在欧洲和美国,大约70%至80%的核药物临床试验都以PSMA和SSTR为靶点。
但是百亿美元的市场蛋糕并不影响国内外玩家们的前仆后继。科伦博泰的入局,也将再次搅动市场风云,加入国产核药的竞速赛。
TBM-001是具有差异化优势的骨靶向RDC,结合科伦博泰在ADC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完整的新药研发体系,将促进双方共同迈入具有较高资源和技术壁垒的RDC前沿领域。也将强化科伦博泰在靶向偶联药物领域的创新优势。
眺望XDC
近年来ADC的高景气,也直接传递到了整个XDC。领域内合作、授权、并购也持续火热。随着生物偶联技术的发展,XDC药物有望开启新的靶向治疗时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截至2023年9月底,全球已有354个XDC药物处于临床试验及上市申请阶段。大量处于临床开发的XDC产品专注于新兴靶点,针对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显示出巨大潜力。XDC即将迎来百花齐放。
参考资料:
1.企业公告、财报
2.阿基米德Biotech:CXO最后的贵族
3.E药经理人:核药翻红!恒瑞、药明抢占,大央企入局,RDC却难成下一个ADC?
4.【动脉网】2023核药行业白皮书
5.【华安医药】公司深度科伦博泰生物-B(6990.HK):靶向化疗新ADC王者,领衔新一代Biopha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