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的成語:鞭擗向里、鞭辟向里、背公向私、拔刀相向、不可嚮邇、不知去向、東向而望,不見西牆、東奔西向、斐然向風、鋒芒所向、反戈相向、改惡向善、昏頭轉向、葵花向日、靡然向風、矇頭轉向、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偏三向四、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歸向、所向無前、所向克捷、所向皆靡、所向無敵、所向披靡、向風慕義、向聲背實、向上一路、向平之原、向壁虛造、向隅而泣、向平之願、心嚮往之、向若而嘆、向火乞兒、欣欣向榮、向天而唾、向壁虛構、一人向隅,滿坐不樂、暈頭轉向、奮勇向前、奮發向上、風向草偃、肝膽相向、回心向善、葵傾向日、矛盾相向、沒偏沒向
【成語解釋】
(1)鞭擗向里: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裡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2)鞭辟向里: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裡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
(3)背公向私:指損公肥私,違法求利。
(4)拔刀相向:指動武。
(5)不可嚮邇:邇:近。不可接近。
(6)不知去向: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7)東向而望,不見西牆:比喻主觀片面,顧此失彼。
(8)東奔西向:謂各奔東西,互不相關。
(9)斐然向風:見“斐然鄉風”。
(10)鋒芒所向:向:指向。指鬥爭中矛頭所指的地方。
(11)反戈相向:戈:古代的兵器;向:對著。掉轉兵器,相與對立。比喻幫助敵人反對自己。
(12)改惡向善:指不再做惡,重新做好人。
(13)昏頭轉向:頭腦發昏,迷失方向。
(14)葵花向日:向:朝著。形容下級對上級表示忠誠與仰慕。
(15)靡然向風:亦作“靡然鄉風”。亦作“靡然鄉風”。謂群起效尤而成風氣。
(16)矇頭轉向:蒙:迷糊,昏迷;轉向:迷失方向。形容頭腦昏迷,不清晰
(17)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18)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19)偏三向四:謂偏向、袒護某方。
(20)人心所向:向:歸向,嚮往。指人民民眾所擁護的,嚮往的。
(21)人心向背:向:歸向,指擁護;背:背離,指反對。指人民大眾的擁護或反對。
(22)人心歸向:向:歸向,嚮往。指人民民眾所擁護的,嚮往的。
(23)所向無前:所指向的地方,誰也阻擋不住。
(24)所向克捷:軍隊所去之處,都能取得勝利。
(25)所向皆靡:見“所向披靡”。
(26)所向無敵:敵:抵擋。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誰也抵擋不住。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27)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28)向風慕義:指嚮往其教化,仰慕其禮義。或指嚮往其風度,仰慕其義行。
(29)向聲背實:嚮往虛名而不求實際;注重傳聞而背離事實。
(30)向上一路:佛教禪宗謂不可思議的徹悟境界。
(31)向平之原:稱子女婚嫁事為“向平之願”,子女婚嫁事畢為“向平願了”。
(32)向壁虛造:對著牆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無事實根據,憑空捏造或杜撰。
(33)向隅而泣:向:對著;隅:牆角;泣:小聲地哭。一個人面對牆腳哭泣。形容沒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絕望地哭泣。
(34)向平之願:向平:即東漢時向長,字子平。向平的心愿。指子女婚嫁之事。
(35)心嚮往之:對某個人或事物心裡很嚮往。
(36)向若而嘆: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嘆不如。
(37)向火乞兒:向火:烤火;乞兒:乞丐。近火取暖的氣丐。比喻趨炎附勢的人。
(38)欣欣向榮:欣欣:形容草木生長旺盛;榮:茂盛。形容草木長得茂盛。比喻事業蓬勃發展,興旺昌盛。
(39)向天而唾:仰頭向著天吐唾沫,唾沫還是落在自己的臉上。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受害的還是自己。
(40)向壁虛構:向壁:對著牆壁。即對著牆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不根據事實而憑空捏造。
(41)一人向隅,滿坐不樂:指滿堂之上,一人不樂,眾皆為之不歡。
(42)暈頭轉向:暈:頭髮昏;轉向:辨不清方向。頭腦發暈,辨不清方向。形容糊裡糊塗或驚惶失措。
(43)奮勇向前:奮發而努力鼓起勇氣朝前方挺進
(44)奮發向上:精神振作,情緒高昂
(45)風向草偃:偃:臥倒,倒伏。風一吹草就倒下。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順從君主。也比喻有聲望的人言行影響世態俗情
(46)肝膽相向:肝膽:比喻真誠的心。比喻對人忠誠,以真心相待
(47)回心向善:回心:轉過心意。轉變念頭,轉歸善良
(48)葵傾向日:形容下級對上級表示忠誠與仰慕
(49)矛盾相向:向:對著。形容針鋒相對
(50)沒偏沒向:指為人公正無私